栏目分类
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及防治
来源: 作者:朝农化工 日期:2011/4/25 16:21:58 人气:
 

 
稻纵卷叶螟图片

危害特点:稻纵卷叶螟,分布北起黑龙江、内蒙古,南至台湾、海南的全国各稻区。主要为害水稻,有时为害小麦、甘蔗、粟、禾本科杂草。以幼虫缀丝纵卷水稻叶片成虫苞,幼虫匿居其中取食叶肉,仅留表皮,形成白色条斑,致水稻千粒重降低,造成减产。


生活习性: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,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。卵期3—6天,幼虫期15—26天,共5龄,一龄幼虫不结苞;二龄时爬至叶尖处,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,即“卷尖期”;三龄幼虫纵卷叶片,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,即“束叶期”;3龄后食量增加,虫苞膨大,进入4—5龄频繁转苞为害,被害虫苞呈枯白色,整个稻田白叶累累。幼虫活泼,剥开虫苞查虫时,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。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,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,在苞内化蛹,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。蛹期5—8氏,雌蛾产卵前期3—12天,雌蛾寿命5—17天,雄蛾4—16天。该虫喜温暖、高湿。气温22一28℃,相对湿度高于80%利于成虫卵巢发育、交配、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存活。为此,6—9月雨日多,湿度大利其发生,田间灌水过深,施氮肥偏晚或过多,引起水稻徒长,为害重。主要天敌有稻螟赤眼蜂,绒茧蜂等近百种。东北年生1—2代,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5—6代,海南南部10一11代,越冬场所为再生稻、稻桩及湿润地段的李氏禾、双穗雀麦等禾本科杂草。该虫有远距离迁飞习性,在我国北纬30度以北地区,任何虫态都不能越冬。每年春季,成虫随季风由南向北而来,随气流下沉和雨水拖带降落下来,成为非越冬地区的初始虫源。秋季,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,以幼虫和蛹越冬。如在安徽该虫也不能越冬,每年5—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初始虫源,在稻田内发生4—5代,各代幼虫为害盛期:一代6月上中旬;二代7月上中旬;三代8月上中旬;四代在9月上中旬;五代在10月中旬。生产上1、5代虫量少,一般以2、3代发生为害重。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,遇惊扰即飞起,但飞不远,夜晚活动、交配,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,单粒居多,少数2—3粒串生在一起。

防治方法:
(1)合理施肥,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水稻生长健壮,以减轻受害。
(2)人工释放赤眼蜂。在稻纵卷叶螟产卵始盛期至高峰期,分期分批放蜂,
(3)喷洒杀螟杆菌、青虫菌,此外如能加入药液量1/5的杀螟松效果更好。
(4)掌握在幼虫2、3龄盛期或百丛有新束叶苞15个以上时,应用农药防治,常用
农药为:杀虫单、锐劲特、吡虫啉等。

网站首页 | 企业口号 | 发展历程 | 联系我们 | 销售网络 | 公司简介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08003166号
地址:安徽省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:242300 办公室:0563-4802599/4180918 销售部:0563-4801088 供应部:0563-48035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