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分类
国内外植保发展趋势及“生态防控”新技术
来源:转载 作者:中国农资网 日期:2015/11/13 8:39:05 人气:

植物诱导抗病性物质、诱导抗虫基因的调控,是当前国际上新兴的重要研究领域,并被认为是很有前景的“植保”的新途径。其原理是利用外源性化学物质,诱导植物体产生抗性反应,通过自身广泛的生理机制防御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染。其中“系统获得抗性(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)”是一个广泛的生理免疫,由植物体感染的某种病原体所诱导产生,也能被某些天然或合成的化学物质激发。SAR具有以下几个优点:①抗菌谱广,一经诱导产生能抵抗多种病原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的侵害;②属于植物机体自身的生理代谢反应,对环境和人畜安全;③抗病机制复杂,病原体不宜产生抗药性。由以上特点可知:SAR制剂的研发,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。将对植物病害的治理带来深远影响。

国际上先进国家高度重视农作物有害治理新理论、新技术的研究,加强了基因组、蛋白质组学、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,还开展了农田系统食物网的协同进化、转基因作物利用等领域的研究。相比之下,我国在基础研究的系统性、连续性和深入性等方面存在差距,缺乏统一规划,造成了农作物有害生物可控制机制的建立与实施相对滞后。

目前,植物诱导抗病性已成为植物病理学、植物生理学乃至生物化学领域研究的热点,为植物“病害”的防治开辟了一条新途径。有些研究成果已在生产上开始推广应用。如:

① 瑞士诺华公司植物抗病诱导剂“Bion”,又叫活化酯,其本身并无杀菌活性,但它能激发植物产生系统获得性抗性。在水稻、小麦、蔬菜、香蕉等作物上防治白粉病、叶枯病、霜霉病和稻瘟病等。

② 美国EDEN公司的微生物蛋白(康壮素Messenger)对40多种作物约60种病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“抗病”作用。诱抗效果为4085%EPA列为免检残留的农药产品,准许在所有作物上使用。

③ 中科院大连物化所研制的“植物疫苗”在24种果蔬作物上,进行了36种病害诱抗试验。

④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AHO抗病毒诱导剂防控病毒病,水稻黑条矮缩病等植物病毒。

大田试验表明:上述诱导剂主要“抗病”,无防虫功能或效果差,且抗病持效期短通常为7~14天,抗病效果50~85%居多。目前,国内外已商业化的制剂寥寥无几,且仅能“抗病”,而在自然环境下栽培作物,通常多种“病虫害”同时发生,因而,还需补加杀虫、杀菌剂协同作用。

新近研制的“诱导植物(作物)防御病虫害种群”系列,“定向诱导”具有“抑卵控繁”、驱避、抑菌抗虫功能的次生代谢物产量、防御植物(作物)病虫害,延长持效期。大田试验表明:与上述国内外“诱导植物抗病”技术,具有持效期长、可同时防控多种病虫害种群。

来源:中国农资网

网站首页 | 企业口号 | 发展历程 | 联系我们 | 销售网络 | 公司简介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08003166号
地址:安徽省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:242300 办公室:0563-4802599/4180918 销售部:0563-4801088 供应部:0563-48035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