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分类
节省农药不等于粮食增产
来源: 作者:朝农化工 日期:2011/11/17 13:46:07 人气:
在一次关于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的座谈会上,笔者发言:“如果能培育出一个‘增产基因’,那才叫高水平呢!”一位转基因专家马上回答:“能!”他说,中美科学家合作研究、培育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减少农药施用量60%,比非转基因水稻产量高出6%。并进一步解释说,节省的农药费用即水稻增产的数量。但笔者认为,用节省农药费来代替增产一说纯粹是偷换概念。 第一,作物是否增产要有“参照”。目前国内实行品种审定制度,审定一个新品种,要经历三年的预备试验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,要比对照品种(当前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)增产5%以上才能通过审定。按《种子法》规定,转基因品种“Bt汕优 63”如果推广,必须经过三年试验,并通过国家或省审定。仅通过安全评价,不能决定可以推广这个转基因品种。  第二,“Bt汕优63”是 “借鸡下蛋”。“汕优63”原是福建谢华安育种团队1981年用“明恢63”与“珍汕97A”组配育成的,1984年开始推广,198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。给这个“退役”多年的品种中的“明恢63”恢复系,用基因枪转入苏云金杆菌的毒蛋白基因,更名为“华恢1号”,“汕优63”组合被重新命名为 “Bt汕优63”。没有经过常规稻或杂交稻最基本的选育程序,怎么能称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呢?笔者曾询问一位转基因专家,他说,把Bt基因转入已经育成的品种叫“资源共享”。笔者却觉得“借鸡下蛋”的“Bt汕优63”,其产量不可能与20年后的今天新培育的杂交稻品种比较。  第三,水稻生产常见病虫害就有十几种,如稻螟(二化螟、三化螟)、稻飞虱、稻苞虫、稻纵卷叶虫等虫害,稻瘟病、白叶枯病、纹枯病等病害,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发生的种类和轻重不同。抗螟虫的“Bt汕优63”仅限于某个生态地区种植,面积有限。如果当年螟虫发生轻微或者不发生,而其他病虫害大发生时,同样要进行药物防治。  第四,从严格意义上说,科学家还没有培育出一种“增产基因”,包括水稻、玉米、大豆等。以杂交玉米为例,自上世纪杂交优势理论应用于杂交玉米,全世界玉米产量成倍增长。科学家研究发现,近百年来玉米的杂交优势并未变化,通过杂交,可培育出不同抗逆性的玉米(如抗病、抗虫、抗旱)、不同形态生理特征的玉米(如株形、叶型、叶色)。杂交优势通过基因型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,即通过农学家研究和运用合理密植、施肥灌水等一系列栽培技术,最大限度地利用光、热、水、肥,使产量持续增长。当前杂交育种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。仅在实验室利用现有品种转入一个抗虫基因就声称可增产,育种人员的劳动价值如何体现?  第五,转基因水稻研究者只用小白鼠进行了几个月的实验,就言之凿凿地说它是安全的。转基因研究人员承认,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,转基因水稻对生命和健康存在直接风险和代际风险,可能要几代人以后才能显示出来。现今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能够证明 BT毒蛋白对人体没有毒害,而危害一旦发生,其严重的灾难性后果将是不可逆转的。中国人常年以稻米为主粮,政府对主粮商业化要持十分谨慎的科学态度。  第六,分子生物学及转基因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,应当做好技术储备。有网友评论说,国家投资研究转基因,就应像研究原子弹一样,不能因为有了原子弹就必须商业化。笔者认为,转基因作物是否商业化,还要从国家全局出发,因时、因地、因作物决定。从农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意义上说,应确立农作物常规育种的主体地位。随着时间推移,转基因技术可能逐步成为常规育种技术的一项补充技术。笔者建议,转基因学家学一点农学基础知识,把自身的研究融入农业实践中。
网站首页 | 企业口号 | 发展历程 | 联系我们 | 销售网络 | 公司简介 | 意见反馈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安徽朝农高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皖ICP备08003166号
地址:安徽省宁国市港口生态工业园区 邮政编码:242300 办公室:0563-4802599/4180918 销售部:0563-4801088 供应部:0563-4803500